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的蛮不讲理,都是因为缺乏逻辑


所有的蛮不讲理,都是因为缺乏逻辑
文:网摘 编辑:Kuange李强


人人易犯的13个逻辑谬误,你躲得过吗?


谬误一:人身攻击


不阐述原因,而直接攻击侮辱气人。


比如:


❶ “我觉得某明星特装,所以我不看他电影。


❷ “这个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你怎么能支持他的观点?


谬误二:晕轮效应


使用模糊、情绪化的美德词汇,让我们不经仔细思考就接受观点


比如:


❶ “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她有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环保事业,为这位女士投一票就是为和平投票。


❷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在1班,实验者向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在2班,则将“热情”的品质换成了“冷漠”,其余不变。


结果,1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2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谬误三:滑坡推理


如果某事发生,则相关的很多事情肯定会发生。


比如:


❶ “如果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骗人,那健康饮食肯定就是骗人的,于是我们可以每天暴饮暴食。


❷ 在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秦朔宣布离职时,吴晓波断定如果没有秦朔,商业界就一定没有监督者了。如此滑坡谬误,将许多媒体与媒体人变成秦朔身后的省略号。


虽说这是吴晓波一家之言,但作为不少知识青年的“偶像”的他,在其公众号推此文,这滑坡谬误不可小觑。

谬误四:妄求完美


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某问题,就不采用此方法。


比如:


❶ “如果你的软件还存在bug,就不能推向市场。


❷ “高考体制存在问题,应该取消高考。


谬误五:移花接木


利用词语的歧义,前后偷换概念误导。


比如:


❶ “我们支持社区街区制,因为民意调查显示一致赞成。


民意被偷换概念,因为这个民意调查的对象未必是我们。


❷ “设置女性停车位就是在歧视女性。


这里偷换了歧视一词的概念,歧视指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人或限制他人自由,设置女性停车位并没有限制女性对普通车位的使用,只是让女性多了一种选择,并没有歧视。
谬误六:诉诸公众


利用公众的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比如:


❶ “群众支持贪官要判处死刑,所以贪官要判处死刑。


请问,群众是谁?


❷ “小三该判处死刑,因为根据对已婚妇女的调查,她们都支持死刑。


谬误七:诉诸权威


利用假权威的观点,通常是A领域权威对B领域观点。


比如:


❶ “专家说,房价高背后的推手都是丈母娘。


❷ “发改委专家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发展。


谬误八:砍稻草人


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其并不存在的观点。


比如:


❶ 小明:“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


小红:“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❷ 张三:“产前应该做个B超检查。


李四:“我反对,这些医生是想杀死有缺陷的生命。


谬误九:两难困境


制造虚假的两难困境,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比如:


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❷ 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这样吵架的场景:


妻子:“今天你去接孩子,我要加班。


丈夫:“不行啊,我今天学校要给学生补课。


妻子:“到底孩子重要,还是学生重要?


……*&&%**¥#


这里,妻子制造了“两难困境”,既然两人都因公事接不了孩子,可以拜托第三方。


谬误十:一厢情愿


因为我希望A,所以就是A。


比如:


❶ “要是我考上的是A大学,而不是B大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❷ “今天不可能是周四,我还没准备发言的PPT呢。


谬误十一:命名解释


抛出专有名词,不给出这个词的解释。


比如:


❶ “你妈妈为什么脾气不好?她肯定更年期到了。


❷ “这个官员为什么自杀?他肯定得抑郁症了。


谬误十二:偷梁换柱


提出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转移听者注意力。


比如:


❶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觉得日本的政治体制比我们好?看最近20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在前进,他们在后退。


从分析政治体制转移到了经济发展。


谬误十三:诉诸感情


通过操纵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比如:


❶ “你为什么要吃狗肉,小狗是人类的朋友,你能吃你朋友吗?”


❷ “不转不是中国人!”、“不支持中国足球就是不爱国!”


许多网络民粹主义者很喜欢使用道德情感范畴的词汇,是这一思维谬误的典型例证。


以上逻辑谬误,很多人都是“犯而不自知”,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 缺乏基本逻辑,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第二种 把逻辑等同于智商或知识。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的知识甚至学问。然而,在他们看来,聪明、博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逻辑可有可无; ●第三种 具备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集体无逻辑的环境下,很容易被带偏,走进思维误区。 之所以出现以上谬误,是因为他们受制于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势。因此,逻辑思维训练需要专业的教育和有意识的引导。怎样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呢?旅美学者徐贲介绍:


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思维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老师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在日常阅读和说话中会使用到的基本逻辑常识。比如,老师们会让孩子去辨别文本中的“原因”和“结果”,“事实”和“观点”。 然而,在中国,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都未必能够分清“原因”与“结果”,“事实”和“观点”。逻辑学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我们说话、写作、行为充斥着逻辑谬误。
所幸,还可以通过阅读补足逻辑思维的缺失,纠正逻辑常识的偏差。为此我们精心挑选5本思维训练著作,殷海光、理查德·保罗、丹尼尔·丹尼特等权威专家手把手教授,和巴菲特、芒格、韦尔奇等一起思维,对症下药,直击日常思维困境。识别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
造成“三观不合”的八种观念
怎样辨别是非: 8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直觉如何欺骗大脑:6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教人如何“吵架”
怀疑和批判精神推动着人类进步!
“理中客”是怎样消解真理的:最常犯的12个逻辑谬误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 最常见的12个逻辑错误
是非高于利益——逻辑的力量
批判性思维:解禁、祛昧、创造
钱颖一:教育要训练大脑会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